《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编写 黄克非 张露 周义明 审核 刘颖伟 审定 刘颖伟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54
其中:实践教学15课时
学 分:3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1.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观点指导社会实践,培养老员工努力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
2.员工在实践课程进行过程中可成立社会实践课题小组,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任课教师须跟踪指导,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或实践心得。
3.实践课程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主题,最终完成的实践成果要以本课程学科理论为支撑。
4.实践性教学内容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社会实践的内容应该是理论教学活动的延伸,补充和完善。通过实践性环节充实教学内容,补充教学素材。
5.成绩评定由社会实践过程评价、实践成果评阅等方面组成。
二、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针对性原则。如今,员工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层次,而且思想活跃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思想意识极易受到改革大潮的冲击。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为此,教学实践性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员工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2.实效性原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和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而实践性教学可以使员工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老员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并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
3.时效性原则。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开放力度的加大,不可避免地对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甚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课程教学中的社会实践要讲求反映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
4.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老员工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课内实践包括在56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内。校内实践教学原则上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原则上利用假期进行。
三、实践教学课时分配
实践活动形式 | 课时 | 课内∕课外课时 | 校内∕校外 |
读书研讨 | 不限定 | 不限定 | 校内 |
参观 | 2 | 课外2 | 校外 |
观看影视资料 | 1 | 课内1 | 校内 |
热点新闻讲评 | 2 | 课内2 | 校内 |
校内小调查 | 1 | 课外1 | 校内 |
开设专题讲座 | 2 | 课外2 | 校内 |
假期社会调查 | 8 | 课外8 | 校外 |
合 计 | 16学时 | 课内5/课外11 | 校内∕校外 |
四、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与要求
(一)课堂实践:观看影视资料、热点新闻讲评等
1.观看影视资料
(1)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在课堂上组织员工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电影、教学资料片、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
(2)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观看与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料,发挥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构建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2.热点新闻讲评
(1)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利用每次课前10分钟时间,由员工总结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和新闻。
(2)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新闻讲评,使全体员工了解和关注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开阔员工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充分体现老员工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提高老员工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校内实践:组织员工读书研讨、校内小调查、开设专题讲座等
1.读书研讨
(1)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员工阅读由指导教师集中讨论确定的员工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第一次课时公布给员工。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确定何时读、如何读,期末提交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
(2)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读书研讨,使员工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教师单向灌输转向师生双向交融式教学,师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2.校内小调查
(1)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员工搞一些调查活动。在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问题时,组织搞“社会主义荣辱观”调查。
(2)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调查形式,使员工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而积极地探索问题,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3.开设专题讲座。
(1)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外请专家或任课教师自己开设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和学术讲座。
(2)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开设讲座,开阔员工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三)社会实践:参观、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
1.参观
(1)实践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期间组织员工实地参观,在基地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系统讲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与点评。
(2)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参观,拓展教学途径,加深员工的感性认识。增加员工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深化理论渗透的效果。让员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使他们在了解社情、民情、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概论”课的基本理论,学期末由任课教师统一布置由指导教师集中讨论确定的调查报告的范围、内容、方式和要求,假期由员工以个人的形式完成,要求员工深入到工厂、街道、民居,观察社会、感悟人间冷暖,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或者调查报告,开学后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提交调查报告。
(2)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员工假期社会调查,提高员工综合运用课程理论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是体现员工个性培养的重要方式。要求员工提交一篇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有自己的结论。
(四)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1.实践教学要求老师精心安排,周密组织,根据员工实际情况选择运用,同一教师在同一行课时段对同门课程应该不重复选用同一实践教学形式,切忌过于泛滥和流于形式。
2.老师安排实践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3.在安排社会实践过程中,主要以分散的分组实践为主体,并把学期实践与寒暑假实践结合起来。
五、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为了确保各种实践教学方式顺利进行,应把实践教学活动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
1.实践教学活动主要由授课教师考核,也可以吸收优秀员工代表参与考核。
2.实践教学记入平时成绩。读书要有读书笔记;调查要写出调查报告;参观要写出观后感或心得体会。根据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发言情况、积极认真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给出相应分数,记入平时成绩。
3.假期社会调查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课程成绩的20%。